目前,全球投入使用的太阳能热发电电站装机容量约有1000兆瓦。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全球光伏市场则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市场将以消化库存为主。欧洲市场的光伏补贴政策也直接左右着国内光伏市场的供需变化。
而与此同时,2011年国内多晶硅产能的持续释放以及国外多晶硅的低价竞争,也使其不得不更多倾力于单位成本控制。而德国2010年装机达6.7GW,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到42.5%,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欧洲也由此占到国内90%的光伏市场份额。而至6月底7月初,由于欧洲主要市场德国光伏补贴政策落地,原计划下砍补贴的政策最终延期,以及国内光伏发电支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国内多晶硅市场才再次出现回暖。据相关券商机构此前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全行业平均毛利率均出现下滑。在下游需求市场不甚明朗的情况,包括上游多晶硅在内的光伏产业环节都在当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下滑。
6月初,德国联邦政府讨论并批准了可再生能源法案修订案,原计划于2012年3月份开始生效的削减光伏上网电价补贴计划也从可再生能源法案草案中移除。多位业内市场人士称,尽管欧洲市场在6月初落定了较为积极的光伏补贴政策,国内市场随后也曾启动支持政策,但因欧美债务危机深度影响,三季度初的多晶硅市场仍反弹甚微,未来预期或持续看淡,多重因素下,多晶硅价格将降至历史低点。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指出,由于光伏产业的低谷期持续时间较长,许多光伏企业在市场需求减少和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经营状况急剧恶化,但是不会出现大量龙头企业破产倒闭的情况。
因为现阶段这些光伏企业的股价变动更多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景气度,不能真正的反映单个企业运营能力。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一些在美上市光伏企业的股价跌幅已经接近100%,于是他们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律认定这些企业具有较大的破产倒闭风险,这种看法显然是不恰当的。一方面,目前国外光伏企业的运营压力比国内光伏企业大,这实际上是变相的增强了国内光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经过这一轮温度很低的寒冬期后,仍然能存活下来的光伏企业必然是具有很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它们在寒冬期后能够快速的成长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今年上半年以来光伏行业的发展就进入了低迷期,一时间光伏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光伏产业链上相关产品的价格全线大幅下跌。
光伏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且是典型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产业,在看到光伏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后,近年来许多企业和投资者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纷纷进入光伏行业淘金。国内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光伏企业大多是美国上市企业,这些企业的股价就天然的成为了一些市场人士判定光伏行业景气指数的晴雨表。
在业界普遍预测光伏行业将在8月份之后实现恢复性增长的时候,光伏产业却出乎意料的继续处在下行的通道上,近期更是传出国内许多光伏企业将要破产倒闭的消息,光伏产业所处寒冬期的寒意似乎渐浓。李胜茂认为,近年来光伏行业向上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但是始终处在震荡上行的状态,而每一次行业发展的震荡期都会给一些企业到来发展机遇,此次也不例外。近来关于无锡尚德、赛维LDK即将申请破产的消息甚嚣尘上,为此许多业内人士担心国内光伏产业将元气大伤,这显然是夸大了光伏产业的所面临的困难,或者说仅仅只看到了光伏产业长时间处在寒冬期的危,没看到其中机对于美国商业这次提出的反倾销调查,公司早有预料,并做好了准备。
新近披露的《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形成1-2家5万吨级多晶硅企业,2-4家万吨级多晶硅企业,1-2家5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8-10家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7家太阳能制造企业在10月19日共同发起一项针对中国公司的联邦贸易诉讼,指责中国太阳能企业在美国及全球市场上倾销太阳能产品,并要求美国对中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据传申请的税率高达100%。而光伏电池组件价格也在过去三个月内下降30%。仅今年美国新增的光伏安装量就能够为当地增加2.2万工作岗位,远高于制造业流失的岗位数。
国家十二五期间将有意扶持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这意味着光伏行业的大型企业也许将在此次行业整合中迎来良机。据了解,美国光伏组件安装量接近900兆瓦,光伏组件市场大约有108亿元人民币,尚德电力去年在美国当地占有15%的市场份额。
今年8月,在美国申请破产的有长青太阳能公司、光谱太阳能公司,另一家加州太阳能电力公司Solyndra也将在近期展开资产拍卖。但中国光伏业面临的更紧迫的问题是,此前盲目扩张造成的产能过剩,但像特变电工、天威保变这样的企业却有望借产业洗牌的良机,在十二五期间迎来发展机遇。
近年来,作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中国各级政府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土地、税收和信贷发面都给予了诱人的优惠。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国内光伏巨头尚德电力、赛维LDK甚至被传申请破产。然而,在操作上,不设门槛地发展,导致投资一拥而上,而在风险提示和行业监管方面却明显不足,给整个光伏行业发展埋下了隐患。而欧洲今年春季也已经有企业出现问题,比如BP旗下的BP Solar就停产了。受欧洲市场萎靡及国内市场启动乏力的影响,今年以来,国内光伏市场全产业链产品价格均呈一路下滑态势。Ron Wyden所提到的美国光伏企业破产事件并不是个案,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
我们拿到的数据显示,1MW(1MW=1000KW)的光伏能够创造35个就业岗位,其中15个在制造业,20个在包括电站运营、融资等领域的下游。今年美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较2010年的878MW将翻番,可能达到2GW(1GW=1000MW)。
首席执行长施正荣认为,制造业向中国集中不会对美国绿色就业产生冲击。在过去几个月里,国内已有50多家太阳能企业倒下,三分之一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他提醒奥巴马,一些美国光伏企业已出现了破产,因而美国有关部门应该对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调查。政府的初衷是好的,希望能够推动企业产业转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显然,在未来两三年内,光伏产业业将迎来一场大洗牌,不少企业将吞下此前盲目扩张的苦果。所以美国即使这次起诉成功了,对光伏企业的影响也不是最严重的。目前中国光伏电池、组建的出口还是以欧洲为主,而美国市场还未完全打开,所以此次美国缠上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反倾销诉讼不会造成什么直接影响。另外,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量在2006年~2010年之间增加了1593%。
甚至不惜向通过民间借贷募集资金投资。不断恶化的欧债危机迫使德国、意大利等国降低对光伏行业的补贴以及下调上网电价,直接造成欧洲光伏市场陷入萎靡态势全球70%的光伏市场集中在欧洲地区,欧洲市场的兴衰,直接影响全球光伏制造商的业绩。
日前有温州商人就表示,2008年,在当地市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产业的优惠政策下,很多企业负责人跑到欧洲考察太阳能,加之那时货币政策宽松,资质稍微好的制造企业都能拿到银行贷款,于是开始了太阳能全产业链的扩张。美国参议员Ron Wyden于今年9月8日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信中提到,目前中国产品在可再生能源市场中越发地占据主要地位,无论是美国企业,还是日本、欧洲公司,都几乎失去了当地的市场份额,中国生产商的份额在逐步提升。
但是如果美国市场的反倾销行为或政府讨论通过,接下来这种势头很有可能传导至占据大多数出口量的欧洲市场,如果是这样,国内的光伏企业将再次受到沉重打击。现在对中国光伏来说,要面对的更多的是自身的发展问题。
总体来看,由于全球光伏第一大应用市场还是欧洲,尚德电力的欧洲出货占到了70%左右,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北美也就是12%左右,国内其他几大光伏厂商市场分布大致也是如此。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9月28日最新统计,国内多晶硅现货主流报价为35-39万元/吨,比年初(2月15日)68-74万元/吨的报价低出一半。美国光伏行业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工人失业。相比2010年同期,今年以来中国在美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增幅高达240%。
美企申请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达100%关税的信息再度袭来,如果这一申请得到政府批准,并传导到中国光伏主要出口目的地欧洲市场,国内光伏企业将受到沉重打击。另一方面,光伏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随着国内银根抽紧,不少前期大铺摊子的光伏企业一下子就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另外,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量在2006年~2010年之间增加了1593%。今年美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较2010年的878MW将翻番,可能达到2GW(1GW=1000MW)。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国内光伏巨头尚德电力、赛维LDK甚至被传申请破产。仅今年美国新增的光伏安装量就能够为当地增加2.2万工作岗位,远高于制造业流失的岗位数。
举例来说,3G网络自2000年开始建设,但预想中的信息社会却迟迟未到,信息高速公路上始终车辆稀少,运营商背负着沉重的成本,直到2008年苹果公司推出了革命性的产品iPhone,引领风潮,移动终端成为核 [阅读]
对于光伏企业来说,当前,产业发展无序、产能扩张过快、供需失衡的问题仍然突出。 [阅读]
在业界看来,虽然航天机电仍持有神舟硅业19.63%的股份,但此举与剥离多晶硅资产也已是相差无几。 [阅读]
事实上,倪开禄之所以从企业内部职工中进行集资,除了获取一定的资金以外,还有另一方面考虑,那就是聚拢团队凝聚力。 [阅读]
卢东旭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太阳能运用领域不断扩大,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阅读]
这背后自然有着利益的强力驱动。 [阅读]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和二期分别建设5MW光伏和5.32MWh储能,计划于2013年11月前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阅读]
十年前,倪开禄转投光伏,企业资产暴增,从500万到数十亿。 [阅读]